< 上一个 | 内容 | 下一个 >

4.1 心理揣测概述

通过对比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大脑新皮质的面积可以发现,人类的新皮质最为发达,同时相比于其他动物,人类也形成了最稳定的社会群体。社会脑假说认为人类进化出比其他物种更复杂的大脑功能是为了处理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做出适应性的社会行为。进化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基于社会规范、互惠形成的大规模合作可能是人类在自然界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之一。在探索复杂社会关系与社会决策的过程中,心理揣测(Theory of Mind, ToM)这一社会认知功能对人类的社会认知能力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作用。

心理揣测又被翻译为心理理论,最早由大卫普瑞马克(David Premark)创造。它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智能体在观察到他人行为之后,可以揣测他人产生行为的原因(归因)。这些原因代表着他人的心理状态(mental state),心理状态的内容一般涵盖感觉(如“疼痛”)、情绪(如“愤怒”、“难过”)、信念(如“吃冰激凌可以降体温”)、需要/愿望(如“想要冰激凌”)或者目标(如“去超市买冰激凌”)等。与心理状态紧密关联的内容比较多,包括一般性的世界知识、价值取向、优先级策略等。这些内容在对他人进行心理揣测时也起到重要作用。借助这种心理状态,智能体可以区别于自己的内心想法来预测他人的行为。

image

图 4-1 心理揣测示意图

在对他人的心理揣测过程中,模拟者需要把自己的目标、信念以及其他心智内容归因到他人脑中,如图 4-1 中方框内容所示,然后根


据该模拟,预测或理解他人的实际行为。

如果我们可以预测他人的行为,我们就可以预见并避开麻烦,或者利用所预见的机遇。在预测复杂行为时,与仅仅将某个特定的身体运动与特定结果相关联的方法相比,根据他人的心智状态,例如意图或知觉,解释他们的行为更能增强预测的有效性。其中一个原因是:相同的行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意图。例如,竖起大拇指在中国是好的意思,而在泰国是走开的意思。除此之外,心理揣测更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让智能体的交互更加独立且灵活。举个例子来说,两个人一起捡苹果,如果我距离两个苹果一样近,而我的朋友距离其中一个更近,我会推测他想要近一点的苹果,所以我会打算要距离朋友远的苹果;而我的朋友推测我会把距离他近的苹果让给他,因此他会去捡距离他近的苹果。由此,心理揣测会衍生出一些有助于社会决策的行为。而事实上,神经科学的研究也确实表明心理揣测对社会决策有影响,社会决策任务也会激活与心理揣测相关的区域(例如,颞上沟、颞顶交界处和内侧前额叶皮层),这与处理自己和其他玩家的行动和意图一致。因此构建一个类脑的心理揣测模型可以提高对他人行为预测的准确度,同时可以在现有的智能决策方法基础上辅助社会决策。在人工智能领域,目前现有的心理揣测建模工作普遍从概念中抽取关键词用深度学习方法建模;也有从贝叶斯的角度建模简单任务的心理揣测过程。除此之外,随着认知神经科学大量关于心理揣测在婴幼儿及儿童时期的研究文章的涌现,借鉴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启发构建心理揣测网络也在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