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个 | 内容 | 下一个 >

1.1 数字世界中的前 AI 时代的相关艺术创作

二战后的几年是数字媒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其特点是重大的理论和技术发展。1945 7 月,《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发表了美国工程师和科学家万尼瓦·布什(Vannevar Bush)的文章《诚如所思》(As We May Think),他在战争期间担任联邦科学研究与发展办公室的负责人,负责监督曼哈顿计划。在展望未来中,布什描述了一种他称之为“MEMEX”的设备,其所代表的科学和技术将是服务于人类,而不是毁灭人类。布什设想内容书籍、期刊、图像可以在缩微胶卷上购买,用户也可以直接输入数据。布什的设备虽然从未被制造出来,但他的概念对塑造计算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Memex 现在被公认为是数据互联的概念先驱,最终作为一个巨大的、链接的、全球可访问的数据库成为如今熟知的互联网。1946 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展示了占据了整个房间的世界上第一台被称为 ENIAC(电子数值积分器和计算机)的数字计算机;五年后,第一台能够处理数字和文本数据的商用数字计算机 UNIVAC 获得了专利。那时,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从希腊语 kybernetes舵手)中创造了控制论(英文cybernetics)一词,用于描述不同通信和控制系统(例如计算机)与人类的大脑进行比较研究的新兴科学领域。艺术家们立即看到了电子控制系统的创造潜力,并开始尝试控制论相关的艺术创作,例如,在响应式雕塑中使用的反馈回路。

1960 年代对数字技术的历史尤为重要,这一时期为当今的大部分技术及其艺术探索奠定了基础。布什的基本思想由西奥多·纳尔逊

Theodor Nelson) 进一步发展,他在 1961 年创造了超文本和超媒体这两个词来描述写作和阅读的空间,其中文本、图像和声音可以通过电子方式相互连接,并可以由任何为该网络文档作出贡献的人进行


链接。纳尔逊的超链接环境是具备不同分支和非线性的,允许读者选择自己的路径。他的概念显然预见了互联网上文件和消息的网络传输。苏联于 1957 年发射人造卫星,促使美国在国防部内设立高级研究计划署 (ARPA),以保持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1964 年,冷战时代最重要的智囊团兰德公司提出了没有中央权威的通信网络。到 1969 年,由当时的四台超级计算机组成的婴儿网络——以五角大楼赞助商的名字命名为ARPANET:他们的节点分别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斯坦福研究所和犹他大学。或许犹他大学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没有其他三所大学有知名度,但是这所大学的研究者对数字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图形学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960 年代末,计算机技术和文化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诞生了:当今信息空间和图形用户界面的先驱。1968 年底,斯坦福研究所的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提出了位图(Bitmap)、窗口和通过鼠标直接操作的思想。他的位图概念是开创性的,因为它把流经计算机处理器的电子信号和计算机屏幕上的图像之间建立了联系。计算机处理以状态显示的电脉冲,通常称为二进制 。在位图中,计算机屏幕的每个像素都被分配了计算机内存的小单元(位),它们也可以表现为开或关,并被描述为一或零。因此,计算机屏幕可以被想象成一个像素网格,要么亮要么暗,以此我们第一次有了一个二维空间。通过恩格尔巴特发明的鼠标,用户可以用手直接操纵这个空间。由恩格尔巴特和伊万·萨瑟兰提出概念,艾伦·凯(Alan Kay)和加利福尼亚帕洛阿尔托施乐 PARC 的一组研究人员进一步开发的交互式显示图形程序 Sketchpad 对于开创计算机图形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们的工作引导了图形用户界面和后来被称为桌面隐喻的建立。这种在屏幕上具有分层的窗口,最终随着苹果公司推出其 Macintosh 计算机而普及。虽然计算机和数字技术在 1960 年代和 70 年代绝非无处不在,但人们感觉它们将改变社会。


艺术家们总是采用并反思他们那个时代的技术,他们很快就对探索数字计算进步背后的理论和概念产生了兴趣。1950 年代和 60 年代见证大量艺术家所创作的参与性艺术或技术艺术。约翰·凯奇、艾伦·卡普罗和激浪派;爱德华多·保罗齐(Eduardo Paolozzi)、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威廉·特恩鲍尔(William Turnball)等人所代表的独立团队Independent Group / IG);奥托·皮恩(Otto Piene)、海因茨·麦克(Heinz Mack)等人为代表的零(ZERO);弗朗索瓦·莫雷莱(François Morellet)、胡里奥·勒帕克(Julio Le Parc)等人为代表的 GRAV 视觉艺术研究组( Groupe de Recherche dArt Visuel); 和杰弗里·斯蒂尔(Jeffrey Steele)、彼得·洛(Peter Lowe)所代表的系统组合(Systems Group)。当时,艺术和计算机技术之间的关系通常是概念性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并不普及。一些艺术家能够使用废弃的军用计算机,而另一些艺术家则通过他们工作的大学获得了使用计算机技术的机会。1966 年,电气工程师比利·克鲁弗 (Billy Klüver) 想要在工程师和艺术家之间建立起他所描述的有效合作关系,他在贝尔实验室创立了艺术与技术实验 (EAT)。克鲁弗与安迪·沃霍尔、罗伯特·劳森伯格、让·廷格利、约翰·凯奇和贾斯珀·约翰斯等艺术家共同开发了项目。这些项目大多首次出现在纽约展出,最终出现在日本大阪 70 年世博会的百事可乐馆。EAT 是艺术家、工程师、程序员、研究人员和科学家之间复杂合作的早期案例,这终将成为数字艺术的标志。当时在贝尔实验室的赞助下创作开创性艺术的其他艺术家包括肯尼斯·C·诺尔顿(Kenneth C. Knowlton)、迈克尔·诺尔(Michael Noll)、马克斯·马修斯(Max Mathews)和莉莲·施瓦茨(Lillian Schwartz)。

1960 年代还举办了以艺术与新兴技术之间关系为中心的重要展览。1961 年至 1973 年间在为克罗地亚首都的萨格勒布举办的一系列以 “Nove tentencije(新趋势)为名的五场国际展览。展览旨在推


进战后时代的新艺术概念。他们将计算机与视觉研究程序作为第四次展览(Tendencije 4 (1968-69))的一部分,突出了计算机作为艺术创作的媒介。前两次计算机艺术展览于 1965 年举行,2 月在德国斯图加特的Technische Hochschule(技术学院)举办了乔治·尼斯(Georg Nees)的《Generative Computergrafik(生成计算机图形)》展览,随后于 4 月举办了由贝拉·朱莱斯(Bela Julesz)和迈克尔·诺尔在纽约霍华德·怀斯画廊的展览。尽管他们的作品类似于抽象绘画,并且似乎复制了传统媒体非常熟悉的美学形式,但这些艺术家在勾勒出驱动任何数字绘画过程的基本数学函数时,也捕捉到了数字媒体的基本美学。1968 年,伦敦当代艺术学院举办的《Cyber netic Serendipity

(控制论的偶然性)》展览展示了从绘图仪图形到声光环境和感知机器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在今天看来可能显得笨重且过于技术化,但仍然有着当今许多数字媒体的重要特征。一些作品侧重于机器和变形的美学,例如绘画机器和图案或诗歌生成器。其他的则是动态的和面向过程的,探索交互和开放系统的可能性。1970 年,美国艺术史学家和评论家杰克·伯纳姆(Jack Burnham)在纽约犹太博物馆(the Jewish Museum)组织了展览《软件——信息技术》(Software - Information Technology)。除了展示艾格尼丝·丹尼斯(Agnes Denes)、约瑟夫·科苏斯(Joseph Kosuth)、白南准(Nam June Paik)、劳伦斯·韦纳(Lawrence Weiner)等艺术家的作品之外,该展览还展示了西奥多·纳尔逊(Theodor Nelson)的超文本系统《世外桃源(Xanadu)》的原型。


image


1-1 Tendencije 4 海报



image


1-2 Edward IhnatowiczSound Activated Mobile (SAM) 1968控制论的偶然性现场


image


1-3 “软件-信息技术展览现场,1970


1970 年代的艺术家使用当时的新技术,例如视频和通讯卫星,也开始尝试现场表演和网络。这些创作有些类似于如今在互联网上以及通过在线视频和音频流媒体进行的互动现象。这些艺术家项目的重点从应用卫星进行电视广播的大规模传播,视频电话会议的审美潜力,到探索打破地理界限的实时虚拟空间。1977 年,在第 6 届卡塞尔文献展上,道格拉斯·戴维斯(Douglas Davis)组织了一次向超过 25 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卫星电视转播。其中包括戴维斯本人、白南准、激浪派艺术家和音乐家夏洛特·穆尔曼以及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的表演。同年,纽约和旧金山艺术家合作建立了发送接收卫星网络,并在各城市之间十五小时的双向交互式卫星传输。同样在 1977 年,由基特·加洛韦(Kit Galloway)和雪莉·拉比诺维茨(Sherrie Rabinowitz)联合组织了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交互式卫星舞蹈表演——一场由美国东西海岸的表演者参与的三地点现场直播复合表演。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的教育


电视中心合作,该项目建立了一种被艺术家们称为图像即场所的观点。这是一种将异地的表演者沉浸在一种虚拟空间中的复合现实。


image


image

1-4 6 届卡塞尔文献展卫星电视转播,约瑟夫·博伊斯、道格拉斯·戴维斯和白南准,1977


1-5 卫星艺术项目,基特·加洛韦、雪莉·拉比诺维茨,1977


在整个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画家、雕塑家、建筑师、版画家、摄影师以及视频和表演艺术家越来越多地开始尝试新的计算机成像技术。在此期间,数字艺术演变成多种实践形式,在 1990 年代

2000 年代将继续多样化,从更面向对象的作品到包含动态和交互

方面的作品。随着 1990 年代中期万维网(WWW)的出现,数字艺术在网络艺术中找到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成为互联网艺术探索的多种形式的总称。在 2000 年代初期,网络艺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艺术家们开始批判性地参与到 Web 2.0 和社交网站上创作作品。随着数


字技术成为我们周遭的一部分(物联网),以及人们对数字语言的熟悉程度不断提高,艺术家开始从事现在被称为后数字的实践,创作广泛依赖于物质形式的数字技术的一系列媒体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