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个 | 内容 | 下一个 >

2.3 心智计算的哲学展望

心智计算的发展需要从哲学视角树立愿景。将心智收敛至 MindShimon Edelman 在《Computing the Mind》中提出“I am my mind, I live in my brain”,指出了心智与脑及自我之间的关系。而严格意义上讲英文中的 Mind 并不能囊括中文表达的心智,德文中的 Gemüt Mind 要更达意,如莱布尼茨将 Gemüt 解读为“思想的能力、感觉和意志活动的统一”,如 Justus Georg Schottelius August Friedrich Müller Gemüt 定义为:“知性和意志的合体”。这似乎与中文的“心灵”又更为接近,而从计算视角而言,“心智”则比“心灵”更为广泛。王阳明心学的讨论可以被认为是心灵与心智的哲学指引。即使以侠义的视角而言,心智计算的目的也应当是为人与动物的心智构建计算理论基础,启发人工心智(Artificial Mind)的研究与应用。

心智与心灵的核心从“自我”出发。从演化和计算的视角而言,有了自我感受与体验,能够区分自我和他人,为心理揣测/认知共情提供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情感共情和利他才成为可能,才具备了产生道德直觉的前提。人类与人工智能据此拥有道德,合乎伦理。

当代人工智能无“我”无“心”,心智计算研究的目的是在揭示人与动物心智的计算本质基础上,为未来人工智能“立心”。目前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模型算法在数据输入之前可谓“无善无恶”,是


本心之体。通过数据编码与训练之后可谓“有善有恶”为意之动。通过与人交互达“知善知恶”。再通过价值观校准实现“为善去恶”。从 “无”到“为”是心智形成、升华的过程,是“知行合一”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