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个 | 内容 | 下一个 >

4.2.2 以人为被试的实验范式

148042

Sally-Anne 测试[30]Sally-Anne 测试(如图 4-2 所示)是一个经典的意外地点转移任务,是认知心理学家验证被试是否具备心理揣测能力的经典实验。给被试描述如下场景:Sally Anne 在一个房间中, Sally 有一个篮子,Anne 有一个盒子,Sally 把球藏到篮子里,然后离开房间,Anne 把球藏到盒子里,等 Sally 返回房间后,询问儿童被试“Sally 会去哪里寻找球?。只有四岁以上的儿童被试能够正确回答“Sally 会去篮子里寻找球,四岁以下的儿童被试则回答“Sally会去盒子里寻找球,即只有四岁以上的儿童被试可以正确推断他人信念,并理解他人具有错误信念。


图 4-2 Sally-Anne 测试[30]

预期注视实验:预期注视实验为婴儿提供一个表演者即将会做出的某一种行为的提示,代替行为本身,然后记录婴儿注视的位置,通


过婴儿的注视位置是否同表演者信念的位置一致来检测婴儿是否具有他人信念推理的能力。Senju 等人[31]调查了 18 个月大的婴儿是否会利用自己过去的视觉经验,将感知和随后的信念归因于他人。婴儿被分成两组,一组戴着不透明的眼罩,另一组戴着看起来不透明但实际上是透明的眼罩。不透明眼罩和透明眼罩看起来一模一样。对戴眼罩的婴儿展示不同的玩具和图片,并询问物体的位置。在测试过程的熟悉阶段,木偶将玩具放在或藏在左侧或右侧的盒子里,表演者去寻找玩具,使婴儿知道表演者寻找玩具的意图。在测试过程中,木偶将玩具藏到一侧的盒子里,在表演者带上眼罩后,木偶把物体从场景中移开。表演者将眼罩摘下,表明即将寻找玩具,此时记录婴儿的注视位置。研究结果显示,不透明眼罩组的婴儿会看向物体最后一次出现的位置,表明理解了表演者的错误信念,而透明眼罩组没有表现出对特定位置的偏好。

期望冲突实验:期望冲突实验通过引入令婴儿感到意外或不符合他们预期的情境来测试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这种任务通常涉及到在一个特定情境中引入不寻常的事件,观察婴儿是否会表现出惊奇的反应,如注视时间更长。Soughtgate 等人[32]设计了一种新的期望冲突实验,旨在检验 2 岁婴儿是否能理解错误信念。实验分为两个熟

悉试次和一个错误信念试验,其中熟悉试次 1 2 交替进行。在熟悉试次中,木偶交替地将球放置在左边或右边的盒子中,随后消失,伴随两个小窗户同时亮起和“滴”的声音刺激。随后,表演者的手从相应的小窗中伸出,指向球所在的盒子。这一过程会在每次试次中反复出现,形成条件反射,提示被试表演者将寻找球。在错误信念试验中,木偶首先将球放入左侧盒子,然后移动到右侧盒子,接着表演者离开场景。在此时,木偶将球从右侧盒子移回左侧盒子。然后,表演者重新进入场景,伴随着“滴”的声音,两侧小窗户同时亮起,提示被试反应。使用眼动仪记录数据,婴儿会首先注视右边的盒子;若表演者


从左边的盒子拿球,婴儿的注视时间更长。

偏好注视实验[33]:偏好注视实验旨在研究儿童在听到故事后,是否会观看与其所听内容相匹配的图片。实验过程中,婴儿在听故事的同时会呈现两张图片:一张与故事内容相符,另一张则不符。随后,在故事末尾,会对表演者的行为目标进行叙述。研究人员将观察婴儿是否更倾向于注视与表演者信念相符的图片。

预期指示实验:预期指示实验探究了婴儿是否能根据表演者在行动前是否需要帮助,来做出与表演者信念相符的行为。婴儿在认为表演者需要帮助时,会通过手势提示或告知表演者,以防止不符合表演者预期的结果发生。如 Knudsen Liszkowski[34]的研究表明,18 个月的婴儿在表演者持有错误信念且期望找到物体时,会积极地使用手指指向包含物体的容器,以提示物体的当前位置。而在表演者知晓物体位置或不打算找物体的情况下,婴儿很少采取这种指示行为。

意外内容实验[35]:在意外内容实验中,实验者给被试呈现外观同内容物不相符合的物品,判断儿童是否具备心理揣测的能力。实验中,实验者向被试展示一个外表看起来像糖果盒的容器,通常人们会认为里面装有糖果。然后,实验者询问被试:“容器里面是什么?”被试回答“糖果”。接着,实验者打开容器,发现里面装的是铅笔而不是糖果,然后问被试:“其他儿童在打开容器前,认为容器里面是什么?”结果显示,4 岁以下的儿童回答“铅笔”,而 4 岁以上的儿童回答“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