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个 | 内容 | 下一个 >

2.7.3 多智能体系统和AI 控制的机器人艺术

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使艺术家们有机会超越传统的数字创作边界,艺术创作也逐渐由生成,交互向多智能体过渡,多智能体系统

Multi-Agent Systems, MAS)在人工智能领域是一个研究多个自治


96 https://www.sohu.com/a/651684244_118576


智能体如何交互合作的子领域。这里的“智能体”可以理解为能够感知其环境、做出决策并执行动作的实体。每个智能体都有自己的目标,它们可以是合作的、竞争的,或者两者的结合。它们可以独立地进行决策和交互,以实现群体或个体的目标。每一个智能体都有其自己的策略、知识和目标人格,而整个系统的行为是这些智能体之间互动的结果。这种系统可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复杂场景,例如动物的群体行为、交通系统或经济市场的变化。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智能体,可以是软件、机器人,人类或人类团队。智能体可以分为从简单到复杂的类型:1.被动智能体或无目标智能体(如简单模拟中的物体)。2.具有简单目标的智能体(如鸟群中的鸟)。3.认知主体(具有复杂的计算)。其中智能体具有几个重要特征 1)自治:智能体至少部分独立、有自我意识。2)局部视角:没有智能体具有完整的全局视角,或者系统太复杂,智能体无法利用此类知识。3)权力下放:没有任何智能体被指定为控制中心(或系统被有效地简化为单一系统)。

从数字艺术发展规律来看,数据可视化和渲染、游戏主要是基于屏幕的线索,艺术家试图利用人工智能构建人造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观察多智体生存和进化模式。这种新的创作趋势不只是为了创建吸引人的数字场景,而是着眼于模拟、创造和展示完整的、动态的、自我演化的生态环境。

艺术家陈抱阳创作的三件涉及智能体的作品,体现了这种思想。在《恭喜你,但是我在他的隔壁》中,陈抱阳构建了一个智能体循环往复走迷宫的场景。在 20 世纪的最后十年,人们喜欢不断地切换电

视频道,在 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他们四处奔跑。近十年来,推荐系统已使他们习惯于屏幕告诉他们的所有事情,但他们不愿成为生物电池。他们忘记了为何困于此地、他们从哪里来。耳边的声音不断告诉他们前进,下一个,下一个好,下一个会很棒,下一个就是终点。


他们总是听到“X 是划时代的”,“Y 是人类命运的转变”,“Z 时代已经到来”,但后来他们知道Z 之后的字母是AA

在这里,受到神经网络训练的汽车正代表一个智能体,它根据迷宫的环境感知来做出决策。无论是它还是玛丽奥,目标始终是前进、前进、再前进。每当车辆到达迷宫的另一端,LED 屏幕都会显示一个新的迷宫,并且汽车会一次又一次地上路。是的,下一个城堡总会有一位公主。

这件作品透过对智能体的使用,探讨了人在与推荐算法互动时的主动与被动关系。人类感谢AI 帮助解决问题,但我们不应忘记问题的起源。观众们只是看着智能体在迷宫中行动,他们没有问为什么。智能体只是在程序生成的迷宫中寻找出路,反映了一个看似忙碌但实际上是空洞的现代生活循环。


image

图 2-99 恭喜你,但是我在他的隔壁.陈抱阳.201997


在陈抱阳的后续作品《追逐迷雾》中,他利用多智能体的视角,采用孩童和猴群中常见的追逐游戏这种形态,构建了两个智能体相互追逐的场景。两辆受AI 驱动的汽车在战争迷雾中相互追逐。在这件


97 http://baoyangchen.com/AI-Car-Maze


作品中,陈抱阳探索了人与其所创造的智能体间,造物者与被造物的关系。通过现场设置的交互台,观众可以放置虚拟的障碍物,从而影响两个智能体追逐的情况。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每一个智能体都需要遵循某种规则或策略来与其他智能体交互。在加强学习的环境中,这些规则或策略通常是基于奖励和惩罚的机制来确定的。第一定律,或加强学习中的规则使用,强调了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规则的明确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性。

当我们谈到构建人造生态系统时,其实与创建多智能体环境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都需要先明确这个系统或生态中的参与者应当如何行动,以及他们的行动会带来什么后果。这些行为规范和后果其实就是这个系统或生态的规则。

这与创世纪的造物行为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宗教或神话的叙述中,创世纪通常描述了宇宙或世界的创造,以及创造者为其所创造的世界设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决定了这个世界的运行方式,以及其中的生物如何相互交互。

因此,无论是在加强学习的环境中,还是在构建人造生态系统中,规则的设定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规则不仅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还决定了系统中的参与者如何与彼此以及与外部环境互动。而对于人类来说,当我们尝试模拟或再造这样的系统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进行一种现代版的造物行为,需要深入思考并明确规则,以确保所创造的生态系统是和谐、稳定且可持续的。


image

2-100 追逐迷雾.陈抱阳.202098

image


image


图 2-101 图 2-102 追逐迷雾(交互台).陈抱阳.202099


98http://baoyangchen.com/Chasing-in-the-Fog-of-War


99 http://baoyangchen.com/AI-Car-Maze


在陈抱阳的《第一森林定律》中,他构建了一个半封闭的空间,空间中有一棵普通的绿色植物安静地生长。为了植物的生存,一套精密的人工智能系统无微不至地照顾它,确保光线、湿度和温度都可得到适当的调整。从高处观察,这个井然有序但又忙碌的景象让人称赞。然而,在这喧嚣的背后,人们骄傲地忽视了真相,直到烟雾散去,荒诞性显露无疑。艺术家认为代表数字技术的人工智能被赋予了任务,成为了看似完美的中介,桥接了人类与大地之间的距离。然而,人们早已忘记了那烟囱中冒出的浓烟,忘记了与自然之间原始而真实的联系。陈抱阳的《第一森林定律》深刻探讨了在高科技介入下,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如何被重新塑造,并提醒人们不要失去对真实自然的敬畏和认知。


image


image


2-103、图 2-104 第一森林定律.陈抱阳.2020100


100 http://baoyangchen.com/AI-Car-Maze


系统构成101

智能体构成:


机械臂的 AI:


宗旨:照顾并确保树木的健康和生长。


功能:根据树木的健康状况调整其位置,与 DMX 舞台灯和烟雾机通信,并适应环境以保护树木。

与其他代理的互动:与 DMX 舞台灯合作提供最佳照明,并与烟雾机合作确保适当的湿度。


灯光:


宗旨:为树木提供必要的照明。


功能:自主改变其光线方向和强度。


与其他代理的互动:基于自身的内部逻辑照亮树木,但在必要时可以与机械臂的 AI 进行协调。


烟雾机:


宗旨:以雾/露的形式为树木提供所需的湿度。功能:根据自身的行为集运行,间隔释放雾气。

与其他代理的互动:在可能与机械臂的 AI 进行协调的同时,提供适当的湿度以达到最


佳的水分水平。

其他组件:

树木:

宗旨:系统旨在培育和保护的中心实体。

功能:在机械臂 AI 的照料下生长并保持健康。

与其他代理的互动:作为照料的接受者,其健康状况由机械臂的 AI 进行监测。

第一定律:


在其所有操作中,机械臂的人工智能系统应优先考虑树木的健康和生长。为此,它必须:


101 翻译自http://baoyangchen.com/Forest-Theorem-One



1.持续监测树木的生理状态和健康,根据需要调整机械臂的位置,确保树木获得最佳的照明 和水分。

2.与两个灯光和烟雾机智能代理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树木得到足够的光照和湿度。


3.在任何时候,都要防止可能对树木造成伤害或不良影响的行为或条件。102


4. 持续学习和策略优化,以适应变化的环境条件和树木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这些原则确保了管理机械臂的 AI 始终将树木的健康和生长放在首位,并考虑到与其他智能代理的协同工作。


2-2


如前文描述的系统构成中,艺术家明确了机械臂的人工智能的主要任务和功能,特别是它与其他智能体的互动方式。根据“第一原则”,机械臂的AI 应始终优先考虑树木的健康和生长。然而,在“第一定律”中,我们注意到第三条关于防止对树木造成伤害或不良影响的规则被划去。艺术家通过这种方式,去除了该条规则的限制,并故意设置了“错误”的参数。这导致机械臂过于频繁地抬升树靠近顶部灯光以获取阳光,或将其降低以接近地面的水雾,结果使得树不堪其重,枝干断裂,叶片四散。这种设置不仅展示了AI 的潜在风险,也对我们人类与技术之间复杂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利用多智能体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社会仿真的表现。这种系统中的每一个代理,都可以被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它们之间的互动模拟了社会中个体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探索和表达关于组织行为、合作与竞争、信息传播和群体决策等社会现象的观点。如前面的例子,艺术家通过明确机械臂 AI 的任务并故意更改规则,展示了简单规则如何在复杂互动中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展示,而是一个关于人与技术关系的社会隐喻。它反映了即使在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环境中,如果缺乏



102 此处为源网站划去,意味词条规则从改智能体系统所遵循的规则划去。


正确的道德和伦理指导,技术依然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此外,这也提醒我们在将任务委托给AI 时,需要明确、完整和正确地设置参数和规则。

从陈抱阳的三件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多智能体系统能够从每个简单代理遵循的基础规则中展现出复杂的行为,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手段,揭示从简单到复杂的自然转变。当这些代理在同一环境中相互互动时,它们可能产生出预期之外的行为和模式,进一步为艺术创作带来了丰富的灵感和可能性。更为深入地,这样的系统往往可以被解读为对现实社会的隐喻,允许艺术家借此探讨和批判各种社会、文化和政治现象。此外,这种创作方式不仅仅是对技术的运用,它还要求艺术家对人文、社会和哲学有深入的了解和反思,实现技术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最后,多智能体创作也为艺术家的角色带来了新的定义。在这样的作品中,艺术家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创作者,而更多地扮演了设计者或导演的角色,他们为系统设置规则,然后客观地观察、解读甚至干预系统的表现。

艺术家郑曦然(Ian Cheng)也是探索多智体话题的先驱之一。他的作品《“BOB”(Bag of Beliefs)》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数字生态系统,他创造了一个AI 生物,它的性格、身体和生命故事在不同展览间辗转进化,其中的实体在一套预定的规则和机制下进行交互,作品展示了一个完整且持续演变的数字世界。这种创作模式超越了单纯的视觉呈现,而是强调了整个系统的互动性和自我驱动的演化过程。郑曦然称其为“自带神经系统的艺术”。


image


2-105 郑曦然(Ian Cheng)的《“BOB”(Bag of Beliefs)》2021103


机器意识与艺术结合是一种新型创作模式,能够提高机器的智能和制作能力,激发出新的创意,为艺术家提供全新的表达方式。机器意识还可以利用技术挖掘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从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同时,探索机器意识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也可以促进AI 产生重大变革。多智能体系统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启示了机器意识的形成和演化。

来自斯坦福和谷歌的科学家在最新的研究项目中将记忆、反思

(从记忆中推理)和规划代码与大语言模型结合,创建了生成型智能体,他们构建了一个名为 Smallville (虚拟小镇)的游戏,其中有 25 AI 智能体在小镇上生活,他们有工作,会八卦,能组织社交,结交新朋友,甚至举办情人节派对,每个「小镇居民」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背景故事。为了让 AI 居民更加真实,Smallville 小镇还设置了许多公共场景,包括咖啡馆、酒吧、公园、学校、宿舍、房屋和商店等。 AI 居民可以在 Smallville 内随处走动,进入或离开一个场所。项目通过沙盒环境和游戏框架,使用户能够实时地观察和干预智能体的行



103 https://lifeafterbob.io/


为。这种实时性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数据和观察机会,也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该项目展示了人工智能和仿真领域的重要进展,对于模拟人类行为和个性化交互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image


2-106 smallville 论文截图 2023104


传统上机器或算法被设计为完成单一、固定的任务,而多智能体系统允许多个独立的AI 实体相互协作或竞争,共同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在艺术创作中,这种协同作用可以模拟人类的创作过程,如集体绘画或即兴音乐会等。

Patrick Tresset 是工作生活于伦敦的艺术家,他的互动装置《人类研究#1, 3RNP》由三个绘图机器人组成。观众可以坐在椅子上由机器进行视觉记录和描绘。这熟悉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室内写生,人类扮演模特的角色被机器人观察、描摹。每个机器人都有自己的绘画风格,并以不同的方式处理笔触。除了牵引臂,机器人均配备了一个可移动的摄像头用来观察模型和绘制的图像。Tresset 的兴趣并不在于机器人模拟人类绘画风格而是人类和机器行为之间的差异。


104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304.03442v1.pdf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joonspk-research/generative_agents


作者使用了自动化绘图机器来捕捉人类轮廓,这些机器无法理解自己的活动。它们对艺术没有概念,也无法感知自己的绘画。艺术曾被认为是独特的人类活动,那么现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所绘制的图像是否可以被称为艺术呢?《人类研究#1, 3RNP》引发了相关问题的思考,必须满足哪些条件才能被视为艺术以及艺术是否必须完全由人类作者创作呢?


image


image


2-107、图 2-108 Human Study #1, 3RNP. Patrick Tresset .2011105


ArtSbot 是艺术家Leonel Moura 起始于 2003 年的创作。由几个名为Mbots 的小型自主机器人组成,每个机器人都配备了颜色检测传感器、避障传感器、微控制器和致动器,用于移动和操控笔刷。Mbots


105 https://www.fkv.de/en/patrick-tresset/


有两种不同的行为:一种是随机行为,每当颜色传感器读取到白色时,基于小概率(通常为 2/256),机器会通过激活笔来初始化过程,以及增强传感器检测到的颜色的正反馈行为,激活相应的笔(由于有两支笔,颜色圆圈分为两个范围-“暖”和“冷”)。在这个过程中,机器人会集体生成构图,其中从随机背景中出现一些颜色簇。 Leonel Moura 认为这本质上是一种非人类的艺术形式。2001 年,他终于能够将蚂蚁算法与一种机械臂结合并进行协同合作,产生了 Leonel Moura所创造的ArtSbot“群体绘画”。艺术家曾表示:“如果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发展出一种文化,在可预见的范围内,它肯定会与我们自己的文化截然不同。但这一现实并不能改变机器可以产生人类称之为艺术的东西这一事实。这是我工作的核心问题,致力于拓展艺术的概念和实践。”


image


image


2-109、图 2-110 ArtSbot. Leonel Moura. 2017106


image


2-111 050517.Leonel Moura.2017107


Empathy Swarm 是 艺 术 家 组 合 Adam Donovan & Katrin Hochschuh 创作于 2019 年的作品,它是由多个人工智能机器人组成的人机交互装置。在与人类访客的连续互动中,机器人可以理解并回应访客的反馈从而唤起一种确定感即可能存在类似于机器人同理心的东西。当机器群体通过在地面运动来表达自己时,人类下意识地通过运动和面部表情来反应,这揭示他们的情绪状态。这些机制共同创造了一个生物反馈回路,显示了两个物种的相互依赖性。Empathy Swarm 为未来社会人工智能机器人介入人类的艺术疗愈提供了可能性。所有行为体都会影响一个不断演变的系统,创造出只有在此时此地才可能出现的独特时刻,并展开一段全新的体验。在另一个层面上 Empathy Swarm 背离了传统机器学习中对人类设定的目标进行优化的形式。相反,实现了机器的自我驱动和自我决段。


106https://www.leparisien.fr/culture-loisirs/au-grand-palais-les-robots-se-muent-en-artistes-08-04-2018-76528


32.php

107https://www.leonelmoura.com/bebot_works/


image


image

2-112、图 2-113、图 2-114 Empathy Swarm.Adam Donovan & Katrin

Hochschuh. 2019108


《植物区系培育农业网络》是加拿大籍华裔跨学科艺术家钟愫君

Sougwen Chung)在 2020 年和她的助手——人工智能机器人合作完成的作品。她最得力的助手是一台命名为“D.O.U.G.”的机器人,艺术家通过 Google 机器学习平台 TensorFlow 上的 ML 模型对这台机器人进行训练。


108 https://esc.mur.at/de/node/2661


作品《植物区系培育农业网络》记录了钟愫君在家 66 天隔离期间,与她的机器人助手协作共同描绘植物区系培育农业网络蓝图的过程。这个蓝图是为一个 2021 年建成的多机器人植物养殖农业所绘制。此养殖所将设计一种贴近自然的机械系统,以花卉、微生物细胞和光合作用为机械提供能量。这张蓝图便是农业系统的线路图,以此表达人类、机器、生态和谐共生的主题,与机器助手共同创作充分展现了机器意识的形成过程,其中机器在与艺术家的互动中学习和模仿人类的创造性。



image



image

2-115、图 2-116、图 2-117 植物区系培育农业网络.钟愫君.2020109


109 https://sougwen.com/exhibitions


艾达(Ai-Da)是世界上第一个超现实人工智能(AI)机器人艺术家,她的名字来源于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的 19 世纪先锋女性数学家、早期机械计算机研究者艾达· 洛夫拉斯( Ada Lovelace)。创作者是艾丹·梅勒(Aiden Meller),由研究员 Lucy Seal、数字艺术家和 3D 设计师共同对其面部进行设计。此外,还由利兹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研发了机械臂使艾达能够握住铅笔,并采用了牛津大学研究的智能算法,利用计算机视觉来分析艾达看到的图像,并开发了一个控制系统,让艾达完成绘画。

2022 4 23 ,全球首个超现实人形机器人艺术家艾达在威尼

斯双年展上以艺术家的身份举办艺术作品个展,这是双年展 120 年历史上首次机器人艺术家与人类艺术家共同展出作品。艾达此次的展览名为 Leaping into the Metaverse(跃入元宇宙),展览内容结合了艾伦·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理论、元宇宙,以及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的天堂、地狱和炼狱概念,旨在探讨 AI 在当今生活中的伦理问题。其创作者表示“科技很强大,但我们把它设定在但丁的炼狱中,我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它到底是天堂还是地狱,而艾达将继续照亮一些困难领域。”“艺术家”在伦敦设计博物馆举办的名为《艾达:机器人肖像》的个展上展示了艾达的作品,其中包括“自画像”,鉴于机器人没有“自我”,这显然是一个悖论。这也引发了人们对数字时代身份的质疑,以及人工智能未来可能对艺术产生的影响。

与人类艺术家从生活中汲取艺术创作的灵感不同,艾达是依靠自己的程序来创作的。为了尽可能像人类,艾达的绘画风格在预设上从具象调整为抽象,并受到 20 世纪初期艺术家麦克斯·贝克曼(Max Beckhmann)、凯瑟·科尔维茨(Kathe Kollwitz)和毕加索等大师的影响,形成了她特有的抽象风格。例如在她橡树作品中,艾达通过其眼部的AI 程序扫描处理一颗橡树后,再由研究人员将其处理过的图


案,绘制在一个笛卡尔坐标系上,并通过模拟人类大脑的计算系统对图像进行抽象处理,便产生了棱镜般的效果,然后再将其半成品图案打印到画布上,最后由艺术家Suzie Emery 在画布上继续创作,进而完成这幅作品。



image


image


image


2-118、图 2-119、图 2-120 Ai-Da(艾达).Aiden Meller.2021110


武子杨&Mark Ramos 的作品《互联生态系统》是一个基于一系列数字感官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实时模拟项目。由纽约新美术馆的孵化器NEW INC,根茎(Rhizome)和贝尔实验室(Nokia BellLabs)委托,《互联生态系统》将贝尔实验室的实验性机器人和传感器收集到的机器人视觉和传感数据,重新定位以驱动三维模拟环境,使观者可以在不断变换的环境中探索与互动。在《互联生态系统》中,自然现象被数字和人工智能系统取代,成为推动发展的力量:电力=维持, WIFI 信号=能量,Lidar 数据=/热能,等。“生命形态”将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形式填充这个数字生态系统。在这个网络景观中的参与者开发了新的数字感官,以体验随着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数据,并在不断变化的在线环境中与模拟的世界彼此互动。


110 https://www.ai-darobot.com/


image


2-121 A.I.C.C.A.. 互联生态系统 武子杨&Mark Ramos.2021111


A.I.C.C.A 的创作者是德国人工智能艺术家兼神经学家 Mario Klingemann。这只复古未来主义风格的艺术评论狗,出自 Ruben Östlund 的电影场景。它融合了尖端技术、视觉分析和大语言模型,是世界上第一只通过拉屎产出艺术评论的人工智能狗。基于内部复杂的算法模型,它能够考虑艺术品的构图、颜色、风格甚至语义元素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其独特的视角。在体内热敏打印机的帮助下印出评论,这种艺术评论的产出方式看起来就像机器狗在进行“排便”。得益于作者的奇思妙想,这无疑是一种既幽默又荒诞的表达形式。A.I.C.A.处于艺术、技术、人工智能的十字路口,必将掀起一场风暴。在一片对人工智能统治世界和夺取人类工作的恐慌中,Mario Klingemann 以这样幽默的方式给出了他的回答。


111https://www.radiancevr.co/artists/ziyang-wu-and-mark-ramos/


image


image


2-122、图 2-123、图 2-124 A.I.C.C.A.. Mario Klingemann .2023112


在艺术创作领域中,多智能体系统逐渐成为一个创新的手段,为创作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来表达和探索人类与机器、以及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复杂关系。而想在伦敦大学学院(UCL)汪军团队与中央美术学院邱志杰、陈抱阳的团队合作探索项目“一夜狼人杀项目·AI合作博弈的表现”恰好为这一观点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这个研究项目旨在观察 AI 在合作与竞争环境中的行为模式,尤其是它的撒谎和判断能力。一夜狼人杀,作为一款充满策略和欺骗的团队游戏,为此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场地。该游戏强调团队合作、身份伪装和策略选择,正是这些因素使其成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多智能体环境。通过将不同的AI 模型配置为游戏中的不同角色,研究人员可以深入研究AI 在模仿、竞争和合作等社交交往中的行为。


112https://hypebae.com/2023/6/aicca-robotic-art-critic-dog-mario-klingemann-coleccion-solo-interview


从艺术的角度看,这不仅是一个探索技术的项目,还是一个关于人与机器,以及机器与机器间关系的社会隐喻。通过欺骗、竞争和合作,AI 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在社会中的行为和动机。而团队希望创造的狼人杀新角色和剧情,以及基于传统故事,如农夫与蛇的新故事,都将丰富这一隐喻的深度。项目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实验。事实上,它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从多维度全面探索和挑战人工智能的边界。其中,大语言模型的使用为项目带来了先进的计算和学习能力,使得AI 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对游戏中的各种复杂情境。

项目也探索了如何在艺术创作中将技术与人文结合,将多智能体系统融入到具有文化、社会和哲学意义的故事中,从而实现机器意识的最终目标。从认知哲学的角度,这个项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思考欺骗、道德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欺骗,在人类社交互动中,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道德上受到质疑的行为。而当机器被赋予了这种能力,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欺骗的本质和意义。它使我们对于道德的定义和判断,以及我们如何看待机器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此外,故事创作、场景设计和装置创作为项目增添了艺术的维度。这不仅提供了一个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更为观众创造了一个沉浸式的体验,使他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和思考游戏中的每一个决策和结果。它们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框架,使他们可以从技术、哲学和艺术的角度,全面审视这一项目。

结合以上各个维度,这个项目实际上是一个跨学科的合作,它挑战了我们对于艺术、技术和哲学的传统认知,同时也展示了在当代社会中,这三者如何紧密地相互影响和互动。